English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党支部活动纪实

作者:管理员   阅览数:    来源:本站

重温红色经典,追访红色记忆

——记普菲克党支部红色基地参观学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沿着毛主席当年秋收起义走过的路,湖南普菲克党支部在支部书记潘长咏同志的带领下,以及组织委员戴富全同志的组织下,前往浏阳文家市。重温红色经典,追访红色记忆,领略伟人风彩,重温入党誓词,追访中国共产党跌宕起伏、生死攸关的一段历史。

  2020年9月12日清晨,我们一行早早地出发集合坐车来到浏阳。浏阳文家市,地处湘赣边陲,曾经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镇,因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转折之地而闻名。

  在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听着讲解员的娓娓述说,看着纪念馆的一幅幅字画、一件件物品,记忆回到1927 年。那一年,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痛也最为悲壮的一年;那一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曾经面临过一次危及存亡的考验与选择。1927年9月的一天,毛主席睿智地审时度势,中国工农红军的脚步在这里经历了短暂的驻足,然后便奔向了广阔的农村,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回顾起当年那段历史,如今忍不住唏嘘感叹。在中国革命这篇充满血与火的长篇史诗中,秋收起义是其中闪烁耀眼光芒的一页。如今,岁月裹挟着秋收暴动的厮杀和枪炮声已经远去。然而在我们的回眸中,秋收起义革命先烈在革命低潮时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依旧犹如惊涛拍岸,在每一个共产党员内心澎湃出无限力量。

image.png
image.png

  “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这是胡耀邦故居进门处的对联。在讲解员的解说中,了解到这也是胡耀邦同志“身矮能容月,品高不染尘”的伟大共产党员形象的真实写照。

  坚固结实的土木结构,干净利落的青瓦屋面,胡耀邦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1927年9月20日的那个清晨,秋收起义部队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上集合,听取毛主席向湘赣边界南下进军的报告。彼时,12岁的胡耀邦,在学校的围墙上,亲眼见证这个历史的场面;彼时,共产主义革命的种子在他年幼的心灵萌芽,在这片红色土地深扎根系,在人民群众中不断茁壮成长。

image.png
image.png

  在胡耀邦纪念馆,我们看到胡耀邦同志从少共“红小鬼”到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情怀的一生;看到胡耀邦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正廉明的共产党员形象;看到胡耀邦同志“心在人民 ,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的大公无私、心怀民众的言行与理念。
   
  历史长河滚滚,经历时代的洗礼,胡耀邦同志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精神传唱至今,越发警醒。随后,支部书记潘长咏同志带领我们党员同志重温了入党誓词,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重地举起右手,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词,回响激荡在展厅,强烈震撼了我们每一位党员的心灵。
image.png

  “作为一名党员,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做好榜样,脚踏实地,肩负起党员同志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永葆共产党人的品格,为企业为政府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支部书记潘长咏同志如是说。和平时代,更应以感恩之心生活,认真之态工作。

  睹物思人,以史明志。在无数个秋风瑟瑟、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共产党人都以钢铁般的坚韧意志为解放事业战斗着,以火炬般的宏伟眼光为国家民族谋略着,以春风般的温暖胸怀为人民群众奋斗着。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那个伟大历史事件过去的90多年后,我们踏上这片红色土地,追寻红色记忆,倾听历史的回声,一切是那么壮阔,一切又是如此圣洁。


中共湖南普菲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部委员
2020年9月12日



相关推荐

更多+